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左岸,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这是B站董事长陈睿在B站 11 周年活动上谈及“破圈”话题时给出的解释。
新用户的加入、内容的多元化让众多用户感叹B站“没内味了”。作为董事长陈睿自然听到了这些声音,但他无法停步,所以也只能给出这样的的解释。
同样被网友评论“变味儿”的,还有问答社区知乎。此前因为面向新手妈妈们推出营销话题引发“知妈乎”热议,也让知乎的“破圈”成为行业内的焦点。
想长大的互联网社区不仅是B站、知乎,触达新用户几乎成为近期所有互联网社区都在致力做的事情。这其中,B站、知乎、豆瓣自然成为圈子里最特殊的三个存在。B站的ACG、知乎的高质量问答、豆瓣的文青,三者都贴着非常显眼的标签,同时对于如何扩展边界也都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破圈行动中,B站是最激进的,争议最多收获也最为明显;代表着高质量知识分享的知乎,表现得更为纠结挣扎;阿北的豆瓣依然佛系,似乎对于破圈从不在意。也难怪,这段时间会有那么多文章和评论在探讨B站、知乎“向左向右”的话题,但是,这两家的破圈行动有什么差异吗?
尽管是竞争对手,但悟空问答的发展状况也给正在快速扩张的知乎起到了警示作用——扩张与壮大时必须保证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可以看到,虽然目前知乎的平台内容依然保持着相对的高质量,但“故事汇”和其他低质内容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负面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大V们的利益。
前不久西瓜视频和B站的挖角事件成为舆论热议话题。就像懂懂笔记此前在《手撕UP主、试水直播带货,小破站在路上》一文中写到的那样,一切都是利益在驱动。西瓜视频愿意给钱,同时西瓜视频的用户组成对于那些非ACG类UP主而言也更容易恰饭,所以跳槽不足为奇。
在头部用户获利方面,知乎大V们恰饭的难度似乎远远超过微博、B站等平台的同行们。
2010 年成立时的知乎,使用的是邀请制会员形式,彼时的知乎将专业性作为唯一考量标准。而在知乎最初的经营氛围下,那些大V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代表,对于他们而言知乎只是一个分享见解并收获精神满足的地方,不需要任何额外收入。
但随着知乎的不断发展, 2013 年其放弃邀请制,开放用户注册。大量新用户的到来将知乎整个社区的活跃度拉高了数个级别,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新时代的大V。但与曾经邀约制时代的那些高学历、高收入大V不同,这些新加入知乎的通过不断回答问题积累起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大V们,却不可避免的有了恰饭需求。
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微博、B站等互联网社区也均是如此。对于破圈进程中的B站UP主来说,一方面平台的分利并不丰厚,激励政策和分账(平台直接奖励)相比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都偏低;另一方面,小众的、相对低龄的用户群体,以及相应的社区氛围与弹幕文化对于UP恰饭也不是很宽容。
尤其对于一些UP主承接的商业广告内容,B站用户有着“相当严苛”的标准及态度。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 10 月份,知名UP主敖厂长在接了游戏作品《大圣归来》的广告之后,被粉丝和用户Diss到发表正式致歉声明。
至于知乎“答主”们活跃的问答模式,天生就注定了用户对相关内容以及“答主”水准的高要求,理性、专业、客观是知乎用户的重要诉求。可以一旦大V们接了推广(合作),特别是回答中的软推广,在客观方面就很难有所保证。这也是一直以来。知乎用户对于回答中插入软性广告的形式接受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2016 年百度的“魏则西”事件。事发之初,知乎几乎是互联网社区平台中对百度批评最严厉的地方,同时高质量的用户群体所带来的更为深层和严肃的评论分析,也得到了更多网友的认可。但后续百度开始平息舆情,部分知乎大V或许是接到了百度的“饭”(甚至聊天截图都被爆出),下场开始进行各种洗地。此举招致当时大量知乎网友的不满,最后在舆论下知乎永久封禁了若干名平台大V。
随着各个社区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对于知乎的大V们而言,如今在知乎花很长时间写下一个很用心的回答,已经变成收益极低的选择。过去一年多来,我们看到很多知乎大V开始转投B站等社区,他们在获得更高的流量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恰饭能变得更加容易。
面对种种挑战,目前知乎和B站也在不断尝试各种突破。
例如在视频化的大趋势下,知乎很早就开启视频内容的相关布局;为了帮助大V们获得更好的商业化变现渠道,知乎从去年开始进行了MCN的公开招募。而B站在ACG之外,也在成立类似知识区这样的新内容板块,包括引入半佛仙人、罗翔说刑法等专业领域UP主;同时在直播带货方面,B站也在收集有带货意向、有淘宝店铺的UP主信息……
但未来如何在大规模商业化和社区内容质量之间做好平衡,仍是其诸多挑战中的核心难点。
【结束语】
2020 年进程过半,B站和知乎仍走在破圈的路上。尽管很多人担心两者在破圈的过程中迷失自己,但B站仍旧是国内二次元文化的重要阵地,知乎依然是中文互联网领域质量最高的问答社区。不过,当一个社区不断扩大,它不可避免的要越来越接近互联网商业的真实本质。这不仅是B站、知乎自身的问题,也是所有小众互联网社区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
在多元化、商业化的进程中,平台DNA和社区的文化氛围永远是被不断挑战的,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平衡是一门艺术。一旦失去平衡,知乎难免会被用户调侃——从“认真,你就赢了”变为“人在XX、刚下飞机”、“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而B站也将面对更多用户的吐槽——“人数过万,智商减半”、“鱼塘变大、杠精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