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 大娱乐家,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在上周美股遭遇连续熔断一片哀鸿遍野之际,哔哩哔哩(下称B站)对外发布了2019 Q4 季度及全年的业绩报告。
从财报提供的详细数据来看,B站在Q4 营收方面同比增长74%,净亏损达到3. 872 亿元,同比增长102.9%;从全年的数据来看, 2019 年总净营收为人民币67. 77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 2019 年净亏损为13. 036 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5. 650 亿元。财报发布后,B站盘后股价一度下跌超3%。
不过分析详细的财报数据并非本文主题,各种数据之后结合详细业务多少会提到。事实上,B站在今年年初举办了一场颇受好评的跨年晚会之后,不论是公司的整体风评还是落实到股价层面都迎来了历史高峰,彼时,B站股价最高价格接近 30 美元, 2 月单月涨幅超过25%,市值最高时一度接近 100 亿美元。
两千万付费这一数字乍看之下似乎颇具规模,但放在YouTube月均 20 亿用户面前,其付费率仅仅只有可怜的1%,这甚至还比不上三年前的B站,更不用说营收几乎全部来源于付费会员的Netflix。这也是为何最终这两千万付费会员的收入被Google合并到了“其他”类别里。
YouTube为了让用户直接掏钱不可谓不努力,整个Google生态系统都在不遗余力的为其推广,比如Google Home等智能家居会在一些语音节目中自动进行语音广告,科技媒体The Verge甚至专门撰文批评Google这种过于泛滥的推广行为。
Google如此卖力宣传背后,其实是YouTube Premium会员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实在太低,完全去广告在YouTube本来就可以 5 秒跳过广告面前意义不大,后台播放与Music Premium更是鸡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YouTube Premium原创内容则始终不温不火,导致去年五月,YouTube不得不宣布之后的原创内容将回到“免费+广告”的模式。
归根到底,不论是Netflix还是爱奇艺,真正能够让用户心甘情愿付费的还是专业人士通过机构生产的专业视频内容,并且这样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成为热门且需要覆盖足够广的人群。
而对于YouTube,回归到广告分发才是最合适的商业模式,庞大的广告收入最终也让YouTube能够让创作者获得更多收益,去年它们向创作者支付的广告分成超过了大约 85 亿美元,这样的激励机制也反过来激发了更多创作者投入创意。
最终回归到已经占据到了B站营收半数的直播以及增值会员、广告和电商服务业务,后续其无论想让那一项获得显著的增长都需要更高成本的投入。国内“千播大战”的硝烟才刚刚过去不久,为顶级资源砸钱当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其直播业务带来快速增长,但这一模式与争夺版权内容无异,且不提快手与抖音的两强格局,B站前面还有腾讯音乐、虎牙、斗鱼、陌陌和YY等对手虎视眈眈。
而B站的付费会员平均支出在近几个季度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也是从2019 Q4 开始,B站也不再单独列出游戏会员的数量。在视频内容层面主打国创动漫与纪录片最终都只能作为PUGC之外的补充,更何况这两方面如今都已经开始被视频巨头们染指,采购成本上升只是时间问题。
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广告其实对于视频网站是最简单且直接的营收来源,但始终处在摸索阶段的广告业务最终无法绕过的还是B站的社区文化问题。
大概不会有哪家视频平台的董事长会通过公开信的方式,直接向用户保证其付费会员并非为去广告而存在,B站董事长陈睿也在B站推出“大会员”高喊“新番无广告的政策永远不会变”,这也是从无广告为卖点起家的B站所带来的“后遗症”,而强大的社区属性又让平台无法对用户的批评熟视无睹。因此无论B站如何花样翻新的尝试各种广告实现路径,在视频贴片广告这一“手脚”已经被绑住的情况下,匍匐前进的速度终归将很快遭遇到增长瓶颈。
这就是B站需要面对的困境,一方面它们依靠二次元文化起家、发展壮大,这让其不论是平台属性还是企业文化都与国内的长短视频平台产生了区隔,并且形成了壁垒降低了竞争的烈度。
另一方面进入资本市场又需要更强的变现手段,提高商业化效率最终的出路只能是拥抱主流,但这不仅会面临失去死忠用户的风险,同时其面临的竞争又将来到另一个层面,对于王刚、朱一旦这些通过头条系短视频大热甚至名声出海的内容创作者,B站UP主仅仅是他们一个锦上添花的身份罢了。
不论腾讯还是阿里现在似乎都依然在用股权和资源为B站站台,后者也在努力尝试着“破圈”,只是当最终用户可能会面对一个泯然众人的B站时,还有人会记得它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YouTube吗?
B站的路还很长,这位备受关注的“用爱发电”的“小破站”,无论是在主流市场上,还是在商业变现上,也极可能会创造更多惊喜,这些惊喜也注定让它离“YouTube”越来越远。